希臘神話故事,拓寬了我成長時期的幻想空間,眾神的故事,當時令我著迷不已。事實上古埃及神話傳說的迷人之處,亦是不妨多讓,而其中我最喜愛的是鷹神-荷魯斯(Horus)大戰叔父-特賽(Seth)的故事。
荷魯斯是萬神之王-歐西里斯(Osiris)與妻子(亦是妹妹)艾西斯(Isis)所生的兒子。傳說賽特為奪取王位,而謀殺了歐西里斯,更將他碎屍萬段遺棄在沼澤中,荷魯斯在母親協助下,與叔父苦戰80年之後重奪王位,可惜他的左眼被賽特挖掉。
荷魯斯因而被信奉為「天神God of Sky」,他的眼睛其後化為「太陽和月亮」掌管晝與夜。Horizon這個字,就是由此而來。
古埃及人認為荷魯斯眼睛(Horus’ eye)是有癖邪守護的魔力,故用泥土或珍貴珠寶製成飾物,放在木乃伊的心臟處,可阻止邪靈入侵。
荷魯斯多被描繪成一隻鷹或鷹頭人身的,而頭上戴有象徵統一上下埃及的王冠,他更被認為是法老王的守護神。位於亞斯旺(Aswan)以北60公里,尼羅河西岸的埃德富(Edfu),有一座荷魯斯神殿(The Temple of Horus)又稱鷹神廟,是埃及現時保存得最好的神殿。
亦是馬其頓(Macedonian)托勒密王朝(Ptolemaic Dynasty 323-30 BC)建築的典範,於公元前237年至57年期間建造,經歷六任王朝才完成的,其中亦包括著名的埃及艷后-克利奧帕特拉七世(Cleopatra VII 51-30 BC)統治時期。
神殿的建築型式及壁上浮雕,是柔合了希臘及古埃及的藝術風格。神殿正前方是一座高36米、寬70米的塔門(pylon),門上描繪了托勒密十二世(Ptolemy XII 117-51 BC),在鷹神及其妻子母牛神-哈索爾(Hathor)庇護下戰勝敵人。而在入口的兩旁,還有四個插旗用的凹槽,單是神殿的外貌,經已宏偉非凡。
神廟內分為外柱廳、多柱殿及內廳,而每幅牆壁及柱壁,都刻有托勒密王朝不同時期的浮雕,浮雕精美傳神,是我所見到最出色生動的古埃及浮雕,而最令我驚嘆的,算是在神殿長長的外壁上,雕刻了荷魯斯大戰塞特的一連串故事,仿似一幅古埃及連環圖,真是令人嘆為觀止。而在內廳的至聖所,亦可見到荷魯斯聖船 的複製品。
在羅馬統治時代,基督教勢力擴大,嚴厲打擊信奉「多神教」,故企圖破壞神殿,而部份浮雕已遭到破壞,在擁有希臘柱式風格的「多柱殿」,殿內的柱頂及天花,現時還可見到大火焚燒過的痕跡。
其後神殿因漸遭遺棄,最後長眠黃沙之下。亦可能因此避過了,伊斯蘭教入侵時的另一次破壞,可算不幸中之大幸。直至1798年神殿才被人發現,故之所以神殿至今,仍能保存得相當完整。
朝代及宗教的交替,除了損失性命財產之外,更每每釀成人類藝術文化大災難。
在北菲及中東國家,我見到不少文物在伊斯蘭教入侵時,遭到大肆破壞,尤以人物雕塑最為嚴重,因為在穆斯林傳說中,認為偶像失去鼻孔,便不能化成妖精,故大量精美塑像的鼻子都被鑿掉,真令人感到婉惜。
荷魯斯是萬神之王-歐西里斯(Osiris)與妻子(亦是妹妹)艾西斯(Isis)所生的兒子。傳說賽特為奪取王位,而謀殺了歐西里斯,更將他碎屍萬段遺棄在沼澤中,荷魯斯在母親協助下,與叔父苦戰80年之後重奪王位,可惜他的左眼被賽特挖掉。
荷魯斯因而被信奉為「天神God of Sky」,他的眼睛其後化為「太陽和月亮」掌管晝與夜。Horizon這個字,就是由此而來。
古埃及人認為荷魯斯眼睛(Horus’ eye)是有癖邪守護的魔力,故用泥土或珍貴珠寶製成飾物,放在木乃伊的心臟處,可阻止邪靈入侵。
荷魯斯多被描繪成一隻鷹或鷹頭人身的,而頭上戴有象徵統一上下埃及的王冠,他更被認為是法老王的守護神。
亦是馬其頓(Macedonian)托勒密王朝(Ptolemaic Dynasty 323-30 BC)建築的典範,於公元前237年至57年期間建造,經歷六任王朝才完成的,其中亦包括著名的埃及艷后-克利奧帕特拉七世(Cleopatra VII 51-30 BC)統治時期。
神殿的建築型式及壁上浮雕,是柔合了希臘及古埃及的藝術風格。神殿正前方是一座高36米、寬70米的塔門(pylon),門上描繪了托勒密十二世(Ptolemy XII 117-51 BC),在鷹神及其妻子母牛神-哈索爾(Hathor)庇護下戰勝敵人。而在入口的兩旁,還有四個插旗用的凹槽,單是神殿的外貌,經已宏偉非凡。
神廟內分為外柱廳、多柱殿及內廳,而每幅牆壁及柱壁,都刻有托勒密王朝不同時期的浮雕,浮雕精美傳神,是我所見到最出色生動的古埃及浮雕,而最令我驚嘆的,算是在神殿長長的外壁上,雕刻了荷魯斯大戰塞特的一連串故事,仿似一幅古埃及連環圖,真是令人嘆為觀止。而在內廳的至聖所,亦可見到荷魯斯聖船 的複製品。
在羅馬統治時代,基督教勢力擴大,嚴厲打擊信奉「多神教」,故企圖破壞神殿,而部份浮雕已遭到破壞,在擁有希臘柱式風格的「多柱殿」,殿內的柱頂及天花,現時還可見到大火焚燒過的痕跡。
其後神殿因漸遭遺棄,最後長眠黃沙之下。亦可能因此避過了,伊斯蘭教入侵時的另一次破壞,可算不幸中之大幸。直至1798年神殿才被人發現,故之所以神殿至今,仍能保存得相當完整。
朝代及宗教的交替,除了損失性命財產之外,更每每釀成人類藝術文化大災難。
在北菲及中東國家,我見到不少文物在伊斯蘭教入侵時,遭到大肆破壞,尤以人物雕塑最為嚴重,因為在穆斯林傳說中,認為偶像失去鼻孔,便不能化成妖精,故大量精美塑像的鼻子都被鑿掉,真令人感到婉惜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